今天是
站群导航

吴中教育

高中

初中

小学

幼儿园

其他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之窗>班主任工作>详细内容

班主任工作

心灵驿站| 拒绝校园欺凌 不做“孤勇者”——舟山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之主题班会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0 20:04:06 浏览次数: 【字体:

心灵驿站

拒绝校园欺凌  不做“孤勇者”

——舟山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之主题班会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成长。5月17日上午,舟山实验小学过亚兰老师为全校班主任带来了一节预防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课。

课上,过老师通过生动的视频、鲜活的案例和直观的图片,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校园欺凌的概念、种类以及欺凌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如何面对欺凌,过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习到,当遭遇欺凌时,应拒绝成为“干脆面”,而应成为“坚硬石”。最后,学生在“拒绝校园欺凌  珍惜同学情谊”的承诺书上“击掌签名”,承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

下面,也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校园欺凌的小知识吧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身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

3.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5.财物欺凌

  指故意损毁或强行占有他人的财物,以此来欺凌或威胁受害者。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收保护费、敲诈勒索、抢夺他人财物、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或者通过威逼、恐吓方式指使他人进行偷窃或损毁财物等行为。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校园欺凌的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

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上下学途中等。校园欺凌多发在学校厕所、操场、学校门口及周边、楼道、教室等。 

校园欺凌的预防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不做受害者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4)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面对校园欺凌,如何应对?

同学们当被欺凌时:
(1)要保持镇定,拖延时间,寻找机会向周围师生求救;
(2)要在校园内外尽量结伴而行,避免落单;
(3)要及时报告,被欺凌后要及时告知老师、家长,理智解决问题,不能以暴制暴,必要时要寻求法律的保护;
(4)要多参加校园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在锻炼自身的同时收获友谊,还能保护自我。

坚决反对校园欺凌,共同守护学生成长的心灵,舟山实小与您一起手拉手,心连心,共创平安、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防欺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